籽籽同心“石榴红”——安顺市西秀区彩虹社区各族群众互帮共建幸福家园侧记

籽籽同心“石榴红”——安顺市西秀区彩虹社区各族群众互帮共建幸福家园侧记

发布时间: 2024-09-26 14:53 来源: 贵族民族报 字体:[]

干净整洁的小区,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互帮互助的社区群众;社区里建有就业工厂、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超市、学校、医院,公共设施配套齐全,群众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生活。这就是安顺市西秀区彩虹社区。

彩虹社区安置有1306户6102名易地扶贫搬迁的各族群众,近年来,该社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建引领、劳动就业、文化建设、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积极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美社区。

党建引领守初心 “支部共建”添合力

彩虹社区在建设发展中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党群服务中心,联合新安街道81名党员干部与1306户搬迁群众结对帮扶,通过与周边村(居)党支部共建、与包保联系单位党支部共建,设置综合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窗口,为搬迁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组建45人“靓丽楼栋长志愿服务队”,以“为民、便民、安民”为导向,为社区群众累计服务办理8000余件实事。

为提高居住群众的生活质量,引导群众融入“五个一批”创业就业,把群众和劳务市场精准对接,引进劳动密集型、技能简单的针织厂、五金饰品厂等入驻社区扶贫车间,增加就业岗位。近年来,通过自主创业和公益性岗位等渠道推动社区2979人就业,就业率达96.56%,人均纯收入16631.19元。

西秀区农业农村局驻彩虹社区第一书记鲍中波告诉记者:“彩虹社区把党建引领、劳动就业、文化建设、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纳入小区核心建设来抓,开展点单服务模式,免费为群众的日常生活做好服务,并定期对楼栋的文明建设、群众素质、环境治理等开展评比,增强居民的‘文明家园’意识,让社区各族群众住得舒心、过得幸福。”

文化建设聚人心 “村社共建”添活力

彩虹社区利用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四月八”和民族团结宣传月等,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图书室、科普室、心理咨询室等载体,营造现代文明生活氛围。

为充分挖掘搬迁群众中的能人巧匠,社区组建舞蹈队、山歌队,以文娱活动聚心暖心,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倾力打造“乡愁园”,让发展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文化。

推行“党工委班子成员+社区党支部+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楼栋长”的社区治理模式,发挥社区“两委”、网格员、楼长三员作用,搭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让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自己的事自己商量办,不断提升主人翁意识。探索“互联网+”模式,全覆盖打造存储1306户、6102人、45栋住房等基层信息的“云端数据库”,实现社区服务智慧化、高效化、精准化。

83岁的社区老党员娄秀昌,与记者聊起社区的生活时感到很满意,他说:“自从搬来彩虹社区,每天在老年活动室玩一玩,在长廊里与社区老人聊聊天、唠唠家常,还能不时观看文艺活动表演,感觉晚年生活好幸福。”

劳动就业聚民心 “社企共建”添动力

为了让小区群众住得安心又舒心,近年来,彩虹社区依托东西协作共建契机,加强与对口帮扶单位沟通对接,谋划实施一批金刺梨、山药、番薯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米粉生产等项目,争取项目及帮扶资金1208.2万元,有效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多样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保证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有效促进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00万元建设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全方位关怀关爱各族群众。

打造安置点“社区15分钟服务圈”,规划配套设施,精准掌握群众需求,实现下楼即上学、楼下能看病的便利。与社工站、志愿者共同配合,实施点单——派单——评单服务模式,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1800余件,推动各族群众更好更快互嵌融居。

谈起搬到彩虹社区的生活感受,来自西秀区杨武布依族苗族乡屯寨村的唐国芬无比兴奋地说:“自从2018年搬迁过来,孩子读书方便,学校、医院、超市、老年活动室、文化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家里需要帮助时社区还提供免费上门服务。为丰富我们的生活,社区不定期举办一些文体活动,这里比我想象中好得太多了。”

如今,彩虹社区群众人人享受着美丽的居住环境,日子越过越幸福。

一审:杨敏

二审:吕国超

三审:庄洪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