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3-2080161 | 信息分类 | 政策文件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3-06-05 | |
发布机构 | 是否有效 | ||
名称 | 安顺市西秀区民政局关于印发《安顺市西秀区民政局“基层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工作方案》的通知 |
各乡(镇、街道)、新型社区:
《安顺市西秀区民政局“基层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工作方案》已经局党组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西秀区民政局
2023年6月5日
安顺市西秀区民政局“基层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工作方案
根据《安顺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安顺市社会救助提质增效行动年活动方案>的通知》(安市民发〔2023〕4号)要求,为创新方法推进社会救助方式改革,积极探索“基层党建+社会救助”的有效路径和具体措施,结合区情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在积极谋划、广泛参与的前提下,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基本原则,聚焦社会救助困难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救助需求,探索推行“基层党建+社会救助”的社会救助方式,切实打造“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网格覆盖、社会参与、数据引擎、温暖先锋”的工作格局,不断促进基层党建和社会救助业务深度融合,让困难群众在基本生活有保障的基础上,有关生活质量等急难愁盼民生福祉需求得到及时回应,持续推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搭建“基层党建+社会救助”工作平台,结合作风革命深入推进,充分发挥村(居)“两委”、包(驻)村(居)工作力量、社会救助协理员三级联动作用,依托网格化管理,常态化入户走访摸排危重病人、重度残疾人、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等困难家庭,动态掌握辖区“一老一小”和重病重残人员及其家庭生活状况,有针对性的“一户一策”精准上门服务。持续推进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深度转变,持续落实精细化、个性化救助服务,持续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三、工作内容
(一)党建+机制创新,充分挖掘潜力
坚持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契机,不断加强党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建立“党委(党组)政府统筹、支部强力推动、党员干部参与、党群深度融合”工作模式,切实提升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的政治责任。以村(居)为单位,激发村(居)“两委”人员、包(驻)村(居)干部、社会救助协理员,创新实施走访摸底、清单管理、分类督办、跟踪问效“四步工作法”,全面建立发现问题、建立清单、解决问题、跟踪反馈“一体化”推进工作路径,聚焦随机入户走访,及时宣传政策,了解享受救助情况,实时跟进申报进度,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救助服务等方面,促进救助资源与救助需求的精准对接。全力做好困难群众救助政策答疑、协助申请、照料帮扶等救助服务。
(二)党建+网格覆盖,强化主动发现
以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为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社会救助融入居民小组、辖区单位党建帮扶工作范围,逐步构建网格化发现、个性化帮扶、动态化监测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模式。按照“区级有热线、镇街建窗口、村居有站点”的思路,创新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构建“区—镇(街道)—村(居)—自然村(居民小组)”四级管理体系,将低保、特困、教育、住房、就业、医疗等救助条块力量“进网入格”;将常态化业务培训纳入“三会一课”范围,组织对基层民政工作经办人、社区(村居)党组织(委员会)党员干部和兼职协理员进行全科培训,培养社会救助政策流程明白人;适时将为特殊困难对象服务纳入“主题党日”团队帮扶范围,让党旗在群众需要的地方飘扬,着力构建特殊困难群众有人关心关爱、服务解困的社会救助幸福网。
(三)党建+社会参与,促进同频共振
以社工站建设、志愿者服务和慈善关爱为主要阵地,以辖区单位、学校等为补充,聚焦一老一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新时代雷锋精神。适时组织相关力量紧紧围绕“党旗飘扬映初心、救助关爱我力行”“为党旗增辉、为百姓办事”“我是党员我争先”等主题,搭建关爱服务平台、完善关爱服务机制、拓展关爱服务内容,倾心打造以“西秀公益”为主题的“融合式、清单式、互动式”的特色救助服务品牌,结合实际向有条件的家庭开展扶智扶志、就业引导和社会融入等专业化服务,以个案跟进方式实施“点对点”精准对接帮扶,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走深走实。让“老人不寂寞、孩子不孤单”,切实促进困难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四)党建+数据引擎,精准认定救助对象
以《贵州省最低生活保障系统》和乡村振兴、医保等部门推送监测信息为主要依据,充分运用社会救助“数据引擎”“防漏”“防错”和数据比对“秒核”,助推社会救助工作数字化建设。全面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低收入、支出型贫困、“急难型”贫困群体等5类困难群众为主体的监测数据库,在线上预警和线下核实高效衔接的模式下,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在本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整合具备救助功能的部门和单位资源,将救助帮扶事项整体联动推进,使社会救助政策、资源、服务与需求精准匹配,扎实提升救助对象的生存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
(五)党建+温暖先锋,促进救助提质增效
以全面乡村振兴开展常态化帮扶为契机,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走进村居,主动上门救助,培育社会救助“温暖先锋队”。将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列为村(居)组织重要工作内容。坚持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引领,进一步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常态化走访困难家庭、危重病人家庭、重度残疾人、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众,动态掌握重点群体生活状况,及时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了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积极引导社会救助协理员当好救助政策宣传员和民情民意信息员,使之成为服务困难群众的“明白人、活档案”。
四、实施步骤
(一)统筹谋划阶段(2023 年4月-5月)。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3 年6月-11月)。按照试点先行的思路,以东关办和宁谷镇为重点,其他乡(镇、街道、新型社区)同步推进的安排,建立区民政部门主导、乡(镇、街道、新型社区)组织、社会组织、辖区单位、志愿者参与实施的关爱帮扶模式,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低收入、支出型贫困、“急难型”贫困群体等5类困难群众中的特殊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类、清洁服务类、健康护理类、能力提升类等关爱服务。工作中,要注重经验积累,依据困难群众根据自身需求申请或主动发现核实,开展各具特点的亮点服务和特色服务。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3年12月)。各乡(镇、街道、新型社区)认真仔细总结研究社会救助方式改革总体情况,从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主要做法和成效等方面梳理提炼,于12月中旬报送工作总结至区民政局,区民政局进一步总结提炼形成一批可推广、能持续、可复制、具有示范性的社会救助服务品牌和服务项目,通过成果运用推进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民政局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内设科室及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西秀区民政局‘基层党建+社会救助’创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协调、调度全区的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社会救助局,负责社会救助方式改革各项工作。各乡(镇、街道、新型社区)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社会救助方式改革工作。全区开通咨询、投诉电话:33759073,便于社会救助改革工作开展顺畅、信息畅通。
(二)深化服务联动。对单纯依靠关爱力量无法解决的服务需求,通过协调社会救助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施服务转介,根据救助对象实际情况分类提供综合性或专项服务,使救助对象的需求得到全面有效回应。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改革工作,通过宣传改革工作进展、典型事迹等,为顺利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改革工作,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社会救助的良好工作局面。
附件:西秀区“基层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工作调度台账
一审:祝雪婷
二审:鲍吉勇
三审:彭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