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旧州镇关于印发《旧州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秀区旧州镇关于印发《旧州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来源: 西秀区旧州镇 字体:[ ] 
索引号 000014349/2023-3007161 信息分类 政策文件
文号 成文日期 2023-08-23
发布机构 是否有效
名称 西秀区旧州镇关于印发《旧州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落实省委关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工作部署,按照省民宗委关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8”示范试点工作要求、安顺市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工作安排、西秀区建设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工作方案要求和“八个一”工作措施,旧州镇作为西秀区建设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示范点位,为积极做好此项工作,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按照省委“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市委“1558”发展思路和区委“一三五”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西秀区旧州镇优势,作为示范点位积极配合西秀区建设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引导全镇各族群众树立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二、重点工作

(一)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四项教育”

1.加强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在理论学习上作示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责任部门:科宣中心、党政办)

2.加强教育培训。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培训内容,提升党员干部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责任部门:党政办)

3.抓好国民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及社会实践。用好思政课程等平台,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根植广大青少年心灵深处。

(责任部门:科宣中心、镇属各学校)

4.加强宣传引导。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宣传教育工作,发挥主流媒体、传统平台、旅游景区和新媒体作用,引导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城市文明创建,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随处可见。(责任部门:科宣中心、创建办)

(二)做好“三个引导”,建设现代文明

5.抓好思想引导,激发各族群众精神动力。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铸牢忠诚核心向心力,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和斗志投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责任部门:科宣中心)

6.抓好精神引导,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尚。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旧州文明城市创建,引导群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移风易俗引导全镇各族群众融入现代文明生活。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中,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责任部门:创建办、社会事务办)

7.树立榜样引导,强化先进典型带动作用。引导全镇各族群众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选树各民族的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让“好人”走进全镇各族群众的视野中,带动各族群众践行社会道德、弘扬文明风尚。支持各族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道德积分超市、文明“红黑榜”公民信用体系建设等。提升各族群众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责任部门:创建办)

(三)突出地方特色,构建文化繁荣发展

8.立足地方特色,共享民族文化生活。立足“历史文化古镇”影响力,充分挖掘“屯堡文化”和特色文化,办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屯堡人家过大年”民俗文化活动,共享文化生活。(责任部门:科宣中心)

(四)抓好成果巩固,聚焦乡村高质量发展

9.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大民族地区产业申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持续改善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区中上水平,与全区同步向中国式现代化迈进。延伸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整治提升人居环境,让各族村寨在乡村振兴中焕发生机。(责任部门:乡村振兴中心、经发办、区财政局旧州分局、水务站、社会事务办、农服中心、村建站、科宣中心、卫计办、卫生院)

10.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深度融合。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职业技术培训,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普通话”能力培训。持续巩固旧州镇卫生院提档升级,行政村全部配备标准化卫生室及合格村医,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全覆盖。提升各族群众就医、入学、托幼、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托底民生保障网,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责任部门:科宣中心、卫计办、社会事务办、村建站、人社中心)

(五)围绕“三个意义”,促进共建民族事业共同发展

11.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抢抓《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黔党发〔2021〕34号)、《中共安顺市委 安顺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安市发〔2022〕11号)重大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在发展中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推动旧州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全镇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增强“五个认同”。(责任部门:经发办、区财政局旧州分局、乡村振兴中心、农服中心、科宣中心、社会事务办、村建站、卫计办、水利站、道交办、人社中心、林业站、国土所)

12.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深刻认识到没有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就没有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团结、生态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便民服务大厅。加强基础建设,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社区打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民族工作管理示范,在农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民族事务治理示范,推进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治理新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部门:党政办、平安办、社会事务办)

13.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的嘱托,始终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我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序推进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全镇人民群众。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实现全区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所有改革发展过程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让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责任部门:经发办、科宣中心、卫计办、卫生院、社会事务办、人社中心、便民服务大厅)

(六)突出“融”的理念,实现“五个嵌入”

14.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各民族生产生活互嵌。以志愿者服务为主,开展各种节日活动和文化活动,增进全镇各族群众的交流沟通,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的社会格局。(责任部门:科宣中心、创建办)

15.依托特色文化,促进各民族交流互嵌。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向外推出旧州“蜡染”“地戏”“芦笙制作”等优秀民族文化与技艺,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依托屯堡特色文化活动等交流活动。办好“屯堡文化民俗节”系列活动,增强各民族之间交流互动。(责任部门:科宣中心)

16.抢抓发展机遇,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互嵌。抢抓新一轮粤黔东西部协作重大机遇,引进资金项目,带动群众继续增收;依托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做好劳务输出各项服务,支持各族群众走出去创业就业。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积极申报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增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用。(责任部门:乡村振兴中心、科宣中心、人社中心)

17.推动传承发展,促进各民族文化深度交融互嵌。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加强引导促进各民族学会之间、非遗传承人之间交流互动,加大非遗传承与发展,通过屯堡文化、蜡染、地戏、雕刻,把中华文化符号和民族文化相融合,把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文明相结合,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传统技艺代表人士进行展示,讲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的中国故事。(责任部门:党政办、社会事务办、科宣中心)

(七)强化依法治理,筑牢阵地建设确保安全稳定守底线

18.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全面开展“八五”普法,提升全镇各族群众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民意识,让各族群众自觉遵法守法、懂法用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标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以法治为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部门:司法所、社会事务办、科宣中心)

19.大力加强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处置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由乡镇负责统战工作的党政办牵头,社会事务办、派出所、平安办等部门参与的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协调处置机制,开展全面研判、线上监测和线下排查,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突发事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以安全稳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部门:党政办、派出所、社会事务办、科宣中心、平安办)

20.稳妥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稳妥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开展线上线下源头治理,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加强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形成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坚决防止发生网络舆情危机,管好意识形态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部门:科宣中心、派出所、社会事务办)

21.加快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提升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和“1+9+N”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完善调解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因素问题,排查化解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依法打击危害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坚持问题导向,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矛盾,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一般性社会事务工作简单归结为民族工作,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民事和刑事问题简单归结为民族问题,不能把发生在民族地区的一般矛盾纠纷简单归结为民族矛盾,以法治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部门:平安办、司法所、社会事务办)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镇级工作领导小组,履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政治责任,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强化机制保障。镇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调度机制,研究重大问题,对各项目标任务集中调度,对落实情况进行通报。

(三)强化经费保障。区财政局旧州分局根据工作实际,统筹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和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开展。


一审:赵航航

二审:石  雪

三审:吴小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