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 西秀区人民政府

西秀区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草案)

2025

02/26

08:00
0次
【打印】 【关闭】
分享

2025年2月在西秀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强化征管措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着力构建防风险、保稳定、护安全的阵线,进一步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同时,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重点领域和民生保障,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财政预算执行总体平稳,财政收支实现平衡o

(一)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情况。我区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0,297万元,较2023年增收7,264万元,同比上升3.76%o其中:税收收入73,566万元,减收1,361万元,同比下降1.82%;非税收入126,731万元,增收8,625万元,同比上升7.3%o

2.支出情况。我区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44,265万元,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如下(含上级专款):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2,222万元,国防支出18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1,312万元,教育支出127,298万元,科学技术支出6,337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08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8,589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6,09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4,57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0,684万元,农林水支出64,552万元,交通运输支出2,494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支出13,884万元,商业服务业支出1,188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支出4,08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4,248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57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5,713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6,614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37万元,其他支出25万元。

3.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0,297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288,386万元,上年结转收入20,421万元,调入资金65,518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38,879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34万元,收入总计616,43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4,265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43,211万元,上解支出16,325万元,调出资金7,414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73万元,年终结转3,747万元,支出总计616,435万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4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51,81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6,675万元,调入资金7,414万元,上年结余4,750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33,648万元,收入总计434,305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74,527万元,上解支出31,064万元,专项债券还本支出111,092万元,年终结余17,622万元,支出总计434,305万元,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175万元,上年结转收入337万元,收入总计512万元。支出143万元,年终结余369万元,支出总计512万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2,27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2,590万元,上年结余4,409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089万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1.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情况:2024年我区政府债务限额规模为1,518,307.7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834,909.93万元、专项债务限额683,397.81万元。

2.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情况: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区政府债务余额为1,503,449.3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830,593.58万元、专项债务余额672,855.81万元。我区2024年政府债务余额未超过政府债务限额。

二、2024年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2024年,全区各部门保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定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民生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财会监督等工作,加强资金绩效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创新财政管理方式,实现财政有序运转。

(一)紧盯目标任务,推动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加强收入组织,严格预算执行。紧盯全区债务率只减不增的目标任务,加强与税务部门配合,抓好“挖潜、堵漏、清欠”,按照“减存量、控增量”的思路,应收尽收,挖潜增收。重点监管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防止跑冒滴漏。抓紧抓实土地收入“划拨、挂牌、清欠”三张清单管理,强化应征数据动态监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强化运行分析,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加快财政资金支出进度,切实提升直达资金支付效率。聚焦民生及重点领域,大力优化支出结构,2024年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的6%用于巩固拓展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按照行政单位压减15%、事业单位压减18%的幅度压减定额公用经费用于保障重点领域需求。着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强化库款管理调度,坚持“三保”支出优先。三是全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全区各部门紧盯政策导向,主动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认真储备和谋划项目,积极主动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争取资金的主动性,全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88,386万元、再融资债券资金148,230.5万元、新增专项债券资金24,296万元。四是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支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按照应减尽减、应享尽享、应退尽退、应缓尽缓的原则,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特殊困难行业提供税费支持,2024年区级增值税留抵退税1,255万元,减税降费减免26,179万元,对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强化资金统筹,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扎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持续完善“三保”保障机制,按照“县级为主、市级帮扶(兜底)、省级兜底、中央激励”原则,全力落实基层“三保”责任,严防“三保”资金断链,筑牢基层"三保”底线。2024年全区"三保”支出共计285,500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73,342万元、保工资支出204,719万元(含编外人员工资33,559万元)、保运转7,438万元。二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拨付就业补助资金2,211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14万元,支持个人创业就业。拨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资金209万元,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三是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突出教育投入重点,2024年拨付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6,714万元、拨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2,182万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6,337万元等,提高区级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四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拨付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残疾人补贴16,153万元,统筹做好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生活补贴等工作,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向前发展。五是有序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拨付城市棚户区改造等相关资金1,714万元,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序实施,有效保障相关群体保障性住房需求。六是用好财政政策,推动惠民惠农政策落地见效。2024年运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系统累计发放各项补贴资金38,604万元,其中:省级目录发放32,170万元,市级目录发放1,011万元,区级目录发放5,423万元。

(三)保障重点领域,巩固经济回升向好

一是争取支持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用好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专项资金1亿元。2024年已拨付西秀经开区(产业园区)航空产业类资金9,818万元,涉及2024年区级航空产业发展基金(安顺市西秀区精铸航空产业项目一期)3,000万元,航空锻造产品生产能力建设项目部分工程进度款270万元,乾辰谷材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有关补贴1,519万元,贵州航空产业城航空锻件机械加工配套能力项目建设专项奖励资金390万元,安顺市西秀区精铸航空产业PPP建设项目(一期)建设资金4,639万元。二是抢抓政策机遇支持扩大有效投资。2024年获得预算内投资资金7,565万元、增发国债资金4,161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6,192万元,支持我区城市排水防涝、重点防洪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等重点工程项目。三是强化助企惠企资金支持力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2024年拨付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奖补、贷款贴息、上归入统奖励等资金1,503万元。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4年西秀区获得上级财政衔接资金共计10,359万元,共安排实施项目60个,完成资金拨付10,079万元,支付率97.29%。获得东西部协作资金4,375万元(其中帮镇扶村资金760万元),安排项目27个,完成资金拨付3,935万元,支付率89.93%。

(四)聚焦风险防控,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一是坚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落实“一揽子”化债措施。坚决担起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主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失职追责”。紧盯中央、省、市一揽子化债措施,采取债券置换、债务重组、展期降息等措施缓释化解到期债务,千方百计兑付到期公开市场债券,2024年全区共计化解公开市场债券151,224万元。推进融资平台整合压降,建立西秀区清理整顿融资平台工作机制,全区2024年融资平台清理整合压降目标任务5家,已全部完成。二是坚持尽力而为,严控政府投资。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定,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严禁超财政承受能力安排或承诺安排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三是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专项检查,深入剖析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建议。2024年在全区开展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同时根据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安排,协调区级补贴主管部门,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对全区21个乡(镇)、街道,3个新型社区开展惠民惠农领域检查,进一步强化财会监督工作,切实履行财会监督职责,推动财政资金规范运行。

(五)强化财政改革,提升预算管理质效

一是科学合理测算收入,规范政府预算编制。结合宏观经济形势、税费优惠等政策及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分析,提高收入测算准确性,依法编制年初预算。二是持续深化零基预算,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改变传统“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从实际出发提出预算计划,深入推进零基预算管理改革,大力压减非刚性非急需支出,严格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管理,严格履行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评估程序,集中财力保障重要领域、重大项目,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调整、预算安排和完善管理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民生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上,力争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不安排”。四是强化预算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将制度规范与信息系统建设紧密结合,认真做好我区以省级财政为主体,覆盖全省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运行工作,动态反映全区各级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为全省做好"财政数据铁笼”建设工作夯实基础。五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规范财经秩序。严格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有关要求,认真抓好审计问题整改,切实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发挥好财政监督监管职能,督促部门落实财政资金管理主体责任,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理念,健全部门内控制度,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六是强化预决算公开管理,提高财政透明度。在规定时限内公开区级财政预决算及相关资料。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在预决算批复后规定时限内同步公开,预决算公开实现了全覆盖,公开的内容不断拓展和细化,公开透明度进一步得到增强,阳光财政进一步得到夯实。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财政工作还存在很大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财源结构单一,重点税源支撑不足,税收增长乏力,财政增收难度加大,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三保”支出、民生重点领域刚性支出压力依然巨大,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负担沉重,历史欠账较多,预算平衡难度持续加大,风险防控压力剧增,我区财政在较长一个时期将处于紧运行状态。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通过强化税源培育,保基争增(保上年收入基数不降力争收入增长),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同时,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过紧日子”的要求,将“过紧日子”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抓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利剑”作用,大力削减低效无效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预算管理统筹力度、加强预算约束、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

三、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5年全区预算编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一)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情况。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统筹考虑我区经济有稳中向好的趋势,以及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照2%增收,预计安排204,303万元。

2.支出情况。支出预算按照上级财政"三保”保障范围和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支出顺序进行安排。在确保人员支出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重点保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配套需要,充分发挥财政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作用,突出财政在"四化”领域等经济建设中的杠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418,890万元。

3.平衡情况。我区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04,30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预计完成232,202万元(含提前下达各项补助资金和每年相对固定部分资金),上年结转收入3,747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8万元,调入资金6,306万元,收入总计446,64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安排418,890万元(含预备费4,500万元),上解支出21,867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800万元,年终结余2,089万元,支出总计446,646万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5年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6,753万元,上年结余17,622万元,上级转移支付347万元,收入总计84,722万元;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64,965万元,上解支出12,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451万元,调出资金6,306万元,支出总计84,722万元,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利润收入0万元,上年结余369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0万元,收入总计369万元,安排支出369万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45,632万元,同比增长4.46%;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5,474万元,同比增长4.36%。

四、2025年财政预算重点工作

2025年,我们将持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持续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不动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狠抓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促进经济运行稳定向上,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财政收支,推动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加强财税收入征管。配合税务部门加大重点税源专项清查力度,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私房出租等领域税收清理,以查促收、以查促管。加快项目实施进度,通过项目建设增加企业收入,实现企业税收稳定增长。强化财税收入目标管理,及时分解财税收入考核指标。完善征管激励机制,调动征管部门的积极性,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及时解决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财税收入应收尽收和足额入库。二是培育财源增长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惠企扶持政策上算好经济账,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建设一流旅游城市为抓手,支持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财政收入质量。三是加大向上争资力度。奋力抢抓国务院关于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债务置换、城中村改造、专项债券支持盘活存量土地等政策机遇,提前谋划做好项目储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持续关注已争取到位资金项目建设进度,加强资金管理,以项目建设成效争取更多资金支持,运用政策性工具撬动社会性资本联动投入,全力保障全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四是继续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2025年,继续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管理,改变过去切块安排、收支挂钩、硬性增长等预算安排方式,结合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结合部门职能职责、结合工作任务量、结合支出标准、结合项目实施进度等因素科学合理测算资金需求。五是切实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在保证支出进度的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支出原则,确保“三保”支出、法定支出、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大力精简会议、差旅、培训、调研、论坛、庆典等公务活动。严管“三公”经费,从严从紧编制“三公”经费预算,严格控制政府性楼堂馆所建设和办公用房大中型维修改造支出,严格按规定数量、价格等标准配置资产,没有配置标准的结合单位履职需要和事业发展需求合理配备。

(二)兜牢"三保"底线,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编好编足“三保”预算。坚持“国家标准优先、民生事项优先、项目入库优先、预算安排优先”原则,建立健全2025年“三保”政策范围和保障标准清单,不留“三保”预算硬缺口。二是提升就业保障水平。全力促进就业创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三是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坚定不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和农村办学条件的提升和改善,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年初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激励,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推进西秀区教育事业踏上新台阶。四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落实基本医疗保障政策。五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扎实做好社会兜底保障,支持做好低保、特困人员、流浪乞讨人员、孤儿救助等方面的工作,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三)强化重点保障,推进全区经济发展

一是坚定不移做好“两城三基地”建设,特别是以加快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为战略引擎,持续做好贵州航空产业城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推动煜辉项目、乾辰谷材产业园、翰瑞云谷产业园、民机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逐步建成投用。二是继续抢抓政策机遇支持扩大有效投资,重点关注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项目资金,支持我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三是强化助企惠企资金支持力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四是全力推进一流旅游城市建设,多措并举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安顺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顾府街、虹山湖夜游等项目建设;充分挖掘屯堡服饰、建筑、民俗等文化资源,推进各景区业态联动打造,建设西秀屯堡文化旅游带等,以第十一届安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围绕资源利用、场景运用、人气凝聚等方面持续下功夫、挖潜能,努力打造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五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西秀区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2025年坚持以中心为引领、以区域协同发展为核心,加快推动物流等优质要素资源向园区聚集,不断做优做强周边乡镇旅游业态,形成园区工业集群发展、城镇旅游多点发力的良好局面,加快构建“以产聚人、以人兴城、产城联动、以城留人"的良性发展模式。六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完善惠农补贴管理机制,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支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四)防范风险隐患,强化底线红线意识

一是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根据“三保"保障清单,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严格按照中央、省确定的统一保障范围、保障标准以及测算方式,足额保障统一出台的教育、就业、养老、医疗、村级组织运转等财政补助政策支出需求。推动“三保"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强化运行监控和应急处置,严防发生“三保"保障风险。二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做好全口径债务监测工作,对新增隐性债务保持“零容忍"和高压态势,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大对举借债务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地方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严格违规违法举债和不实化债问题监督问责。切实履行政府债务本息偿还主体责任,将政府债务本息列为“三保"之外第一支出顺位优先保障。根据政府隐性债务利息保障要求,积极统筹财政收入、国有企业经营收入等,多措并举筹集资金将隐性债务利息纳入预算安排,坚决守住债务风险底线。三是强化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依法依规加强对预算单位财政、财务和会计活动的监督,严格执行转移支付预算执行监管实施办法,运用预算一体化系统,按照“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的控制机制,开展预算执行监督和日常监控工作。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列支,硬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防止财政资金跑冒滴漏。

(五)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治理水平

一是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财力保障。预算安排将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首要任务,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资金服务项目、项目支撑目标”,进一步增强政府资源统筹运作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保障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大政策、重要改革和重点项目实施,合理保障部门正常运转和履职必需支出,将更多资金支持现代化发展的亟需领域和薄弱环节。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执行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未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必须支出并需要进行预算调整的,应当报区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坚持严格依法征税,坚决防止收“过头税”等违规行为。规范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规范财政专户资金管理,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三是严格预算项目入库管理。按照省、市预算项目库管理办法,未纳入预算项目库的项目一律不得安排预算。清理延续性项目,科学测算项目资金规模。分年度测算安排跨年度实施的项目。根据项目资金类型、分配方式和可执行程度等因素,对应细化支出。严格绩效目标管理,量化关键绩效指标,提高项目入库绩效目标质量。推进项目立项批准、评审论证、内部审批等项目预算评审工作,切实提高预算项目库入库质量。四是稳步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依托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深入推进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项目库、会计核算等模块运行,实现预算指标有效控制执行,强化预算管理支撑。落实好常态化运行监测机制,做好"三保”运行、库款余额及保障水平监测,牢牢守住"三保”风险底线。五是规范预决算信息公开。2025年继续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大力推进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严格落实预决算信息公开要求,强化公开主体对预算信息公开的审核审查,做到除涉密信息外公开全覆盖,全面接受人大、审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要求,聚焦重点,抓好民生保障,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好民生底线、债务风险底线,做好困难群体基本民生保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做好财政各项工作任务,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西秀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附件:1.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附表

2.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附表

3.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附表

4.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附表

名词解释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政府为履行职能,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收取的各项税收和纳入预算管理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等非税收入总和。

2.基金预算收入:指按规定收取、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

3.税收收入:指国家按照预定标准,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税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重要形式。

4.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按照有关法律、财政体制和政策规定,给予下级政府的补助资金。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5.增值税留抵退税:留抵税额是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时,当期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的部分。税务机关将留抵税额退还给纳税人的做法,即为增值税留抵退税。

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7.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年度计划。

8.部门预算:指以一级预算单位为基础,一个部门统一编制一本预算,综合反映本部门在预算年度内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情况。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财政部门审核,经政府同意后报人大审议通过,全面反映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预算。

9.地方政府债券:指由省一级政府发行政府债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一般债券指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的政府债券;专项债券指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的政府债券。

10.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指与财政有缴拨款关系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在预算年度内,按照各级财政批复的本部门预算(含追加预算)和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安排预算,当年未列支出的资金。

11.预算绩效:指政府预算支出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及其社会经济影响,追求预算绩效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公共财政体制的本质特征。

12.三公经费:指各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财政拨款安排给相关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用于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方面的支出。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游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

13.零基预算:指不受以前年度预算安排情况影响,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管理,改变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一切从实际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需求项目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力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结果、年度工作任务及项目准备情况等编制年度预算。

一  审:娄燕子

二  审:李  琳

三  审:鲍润婷

附件1.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附表

附件2.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附表

附件3.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附表

附件4.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附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