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3-3280883 | 信息分类 | 政策文件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3-08-31 | |
发布机构 | 是否有效 | ||
名称 | 安顺市西秀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油研2020’栽培技术要点的通知 |
各乡(镇、城郊街道):
根据《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关于印发‘油研2020’栽培技术要点的通知》精神,为加快‘油研2020’推广应用,提升全区粮油自给率和生产能力,现将《‘油研2020’栽培技术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落实,并对各环节栽培技术进行适时跟踪调度,确保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附件:‘油研2020’栽培技术要点
安顺市西秀区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31日
附件
‘油研2020’栽培技术要点
‘油研2020’是我省通过传统复合杂交与基因组现代生物技术育成的中晚熟油菜品种,是目前全国含油量超50%的品种之一。本项技术模式结合‘油研2020’生长特点,以绿色、高产、高效为核心,在明确油菜养分需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秸秆还田、种子药剂包衣拌种、移栽或直播方式、肥效应用、诊断追肥、综合除草防病治虫等单项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目标。
一、育苗移栽(含翻耕移栽、免耕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育苗移栽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我区轮作区域茬口矛盾,同时获得较高的油菜产量。
(一)区域划分
该技术适用于全区,播种时间根据不同海拔、生态条件略有调整,育苗移栽占比较大的区域主推该技术。
(二)种子处理
正确选择适宜的种子处理药剂。针对油菜幼苗期黄曲跳甲、蚜虫等主要害虫,可选用噻虫嗪等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时可以选择加入赤·吲乙·芸苔、氨基寡糖素等,提高油菜播种出苗质量和抗病虫能力。如:按每10公斤干油菜种选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80~160毫升,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100~200毫升,混合均匀调成浆状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即可播种。配制好的药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以免产生沉淀影响使用;拌种处理后的种子应及时播种,或控制在安全水分以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储藏。
(三)备好苗床地
时间:播种前
苗床地应尽可能选择上年未种植过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地势较高、土面平坦、土质疏松、肥力中上、水源条件好、四周无荫蔽、无根肿病和菌核病病源的地块作苗床。应特别注意的是,前茬为玉米或花生,且使用过阔叶除草剂的地块,不能用作油菜苗床地,因为此类地块有除草剂残留,油菜出苗后会大量死亡。按照苗床与大田1:10比例配置苗床,油菜苗床地要求厢面平整,土壤细碎。如果整地粗放,土块过大,会因油菜种子太细小,导致出苗扎根困难,不利于培育大壮苗。不论翻耕或免耕苗床育苗,都必须深沟高厢,以利排除渍水。通常1.5~2米宽开厢,其中厢面宽1.3~1.5米,厢沟宽0.2米;围边沟深0.3米,中沟深0.2米。
(四)适期育苗移栽
时间:9月1日至10日
育苗:‘油研2020’育苗的最佳播期在9月上旬,适期早播。播种时一定要分厢定量,可与普钙或沙土混匀后,来回多次均匀撒播,播种后再用少量的谷壳、稻草盖种,以利于出苗整齐一致。出苗后加强苗床管理,一般苗床匀苗3次,匀苗原则是“三去三留”,即去弱苗留壮苗,去杂苗留纯苗,去病苗留健苗。翻耕移栽:苗龄30天左右,油菜“五叶一心”期移栽翻耕整地大田,移栽密度为5000~7500 株/亩,行距40~60厘米、窝距16~33厘米。免耕移栽:在移栽前,采取人工或机械方式,防除过多过旺的杂草或返青稻茬,清理土面过多过长的秸秆等杂物,可适当加大移栽密度,一般为6000~8000株/亩。
(五)肥料选择与施用
时间:移栽前施基肥,后期视苗情长势追施肥
基肥,油菜移栽前底施缓控释肥(N:P2O5:K2O= 23:11:12)或复合肥(N:P2O5:K2O=15:15:15)30公斤/亩加硼砂1公斤,有条件可增施商品有机肥150~200公斤/亩。追肥,油菜生长期根据长势看苗追肥:大田移栽后10天左右亩施用提苗肥10公斤尿素,大田期12月下旬追施5公斤尿素+10公斤复合肥,在初花至盛花期喷施“一促四防”混配液(磷酸二氢钾+高溶硼+啶酰菌胺+碧护)1次。
(六)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
针对我省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状况,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融合的防控策略预防和控制油菜病虫害。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农作物病残体、杂草和农用废弃物,带出田园集中处理,减少病(虫)源数量;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免疫诱抗。在油菜3叶期,选用赤·吲乙·芸苔、丙酰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等喷雾,提高抗逆性。
3.科学安全用药。选用三证齐全、质量合格的对路药剂,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做到打准时期、用足药量、科学混配、交替用药,并注意保护蜜蜂等非靶标生物;推广使用低容量多喷头施药器械或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施药机械喷雾防治。(详见附表)
4.草害防治。
赤水河流域严格执行《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禁止使用除草剂,可采用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等方式。
非赤水河流域要优先选择机械除草、人工除草等非化学除草措施,科学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
化学除草可选择:
免耕移栽油菜茎叶处理除草:免耕移栽油菜种植区域,在油菜移栽前5~7天,亩用20%敌草快200毫升或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200毫升,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杀灭杂草和前茬作物实生幼苗。
移栽前土壤封闭处理除草:油菜移栽前1~2天及杂草出苗前,使用相应的土壤处理剂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可选择亩用960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毫升或50%乙草胺150毫升,兑清水50公斤,进行土壤均匀喷雾。
油菜生长期化学除草:针对油菜田一年生杂草,在杂草2~4叶期,可选用复配制剂17.5%精喹·草除灵乳油150毫升/亩或16%二吡·烯·草灵可分散油悬浮剂120克/亩等,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也可选择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毫升/亩或240克/升烯草酮乳油25毫升/亩或8.8%精喹禾灵乳油40毫升/亩,与30%草除灵悬浮剂60毫升/亩混用,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
(七)适期收获,推广机械收获
时间:成熟期
人工收获应掌握在油菜终花后30天左右,全田油菜植株70%~80%的角果色呈黄绿色至淡黄色,主花序中部角果籽粒呈现本品种固有色泽时进行,收割晾晒5~7天后择晴天脱粒。分段收获在全田80%左右油菜植株呈枇杷黄时,采用油菜割晒机或人工割倒,在田间晾晒5~7天后,用油菜自走式捡拾脱粒机捡拾脱粒,或人工拣拾后用全喂入式普通收割机脱粒。对抗裂荚、抗倒性强、熟期早、成熟一致性好的品种,在全田油菜植株90%以上角果变成黄色或褐色时,用油菜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获,同时将油菜秸秆粉碎还田。
二、直播(含浅耕分厢定量直播、免耕直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通过直播方式,可以减少劳动力等生产投入,提高油菜生产对比效益。本项技术模式结合直播油菜生长特点,综合品种选择、秸秆还田、种子包衣、浅耕分厢定量直播(或免耕直播)、以密补迟、种肥同播、一次性缓控释肥应用、诊断追肥、综合除草防虫防病等单项技术,促进油菜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划分
该技术适用于全省各地区,播种时间根据不同海拔、生态条件略有调整,直播油菜占比较大的区域主推该技术。
(二)种子处理
正确选择适宜的种子处理药剂。针对油菜幼苗期黄曲条跳甲、蚜虫等主要害虫,可选用噻虫嗪等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时可以选择加入赤·吲乙·芸苔、氨基寡糖素等,提高油菜播种出苗质量和抗病虫能力。如:按每10公斤干油菜种选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80~160毫升,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100~200毫升,混合均匀调成浆状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即可播种。配制好的药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以免产生沉淀影响使用;拌种处理后的种子应及时播种,或控制在安全水分以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储藏。
(三)适期播种
时间:9月25日至10月15日。
浅耕分厢定量直播:前茬水稻或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根据田块大小、坡度、干湿度抢墒机械浅耕开沟起厢,以厢面宽1.5~2 米进行开厢,沟宽0.3~0.4米,沟深0.3~0.5米,三沟直平通,沟间不通畅采用人工疏通。‘油研2020’直播最佳播期为9月25日~10月15日。结合机械浅耕开沟起厢采取种肥同播机播或人工分厢定量撒播,根据分厢的厢面面积大小控制直播种子播种量。直(机)播用种量每亩用种250~400克,如在10月25日以后播种,每亩用种400~500克,密度控制在20000株/亩左右。免耕直播: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墒情,采用免耕撒播浅旋盖籽播种方式免耕适墒播种,有条件的产区可探索使用无人机播种,避免土壤水分遗失,提高油菜出苗率。无人机飞播:前茬水稻在机械收获前10天~15天左右排水晾田。无人机飞播前或之后,采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留茬高度40~50厘米左右,秸秆粉碎抛洒还田。水稻收获前播种油菜,亩用种量0.4公斤左右,水稻收获后播种油菜,亩用种量0.5公斤左右。随播期推迟相应增加用种量。无人机飞行高度为3米左右,选择无雨无风气候进行作业。
(四)肥料选择与施用
时间:播种前施底肥,后期视苗情长势追施肥
基肥,油菜播种前底施缓控释肥(N:P2O5:K2O= 23:11:12)或复合肥(N:P2O5:K2O=15:15:15)30~50公斤/亩加硼砂1公斤,有条件可增施商品有机肥150~200公斤/亩。追肥,油菜生长期根据长势看苗追肥,1叶1心第一次提苗肥亩施用5公斤左右尿素,5叶1心第二次提苗肥施用5~10公斤尿素,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喷施“一促四防”混配液1次。
(五)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
针对我省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状况,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融合的防控策略预防和控制油菜病虫害。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农作物病残体、杂草和农用废弃物,带出田园集中处理,减少病(虫)源数量;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免疫诱抗。在油菜3叶期,选用赤·吲乙·芸苔、丙酰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等喷雾,提高抗逆性。
3.科学安全用药。选用三证齐全、质量合格的对路药剂,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做到打准时期、用足药量、科学混配、交替用药,并注意保护蜜蜂等非靶标生物;推广使用低容量多喷头施药器械或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施药机械喷雾防治。(详见附表)
4.草害防治。
赤水河流域严格执行《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禁止使用除草剂,可采用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稻草覆盖等方式。
非赤水河流域要优先选择机械除草、人工除草等非化学除草措施,科学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
化学除草可选择:
1)免耕直播油菜种植区域化学除草:在油菜播种前5~7天,亩用20%敌草快200毫升或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200毫升,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杀灭杂草和前茬作物实生幼苗。
2)油菜播种期土壤处理除草:油菜播种后1~2天及杂草出苗前,使用相应的土壤处理剂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在播种覆土后,亩用960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毫升或50%乙草胺150毫升,兑清水50公斤,进行土壤均匀喷雾。
3)油菜生长期化学除草:在油菜田一年生杂草2~4叶期可选用复配制剂17.5%精喹·草除灵乳油150毫升/亩或16%二吡·烯·草灵可分散油悬浮剂120克/亩,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也可选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毫升/亩或240克/升烯草酮乳油25毫升/亩或8.8%精喹禾灵乳油40毫升/亩,与30%草除灵悬浮剂60毫升/亩混用,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
(六)适期收获,推广机械收获
时间:成熟期
人工收获应掌握在油菜终花后30天左右,全田油菜植株70%~80%的角果色呈黄绿色至淡黄色,主花序中部角果籽粒呈现本品种固有色泽时进行,收割晾晒5~7天后择晴天脱粒。分段收获在全田80%左右油菜植株呈枇杷黄时,采用油菜割晒机或人工割倒,在田间晾晒5~7天后,用油菜自走式捡拾脱粒机捡拾脱粒,或人工拣拾后用全喂入式普通收割机脱粒。对抗裂荚、抗倒性强、熟期早、成熟一致性好的品种,在全田油菜植株90%以上角果变成黄色或褐色时,用油菜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获,同时将油菜秸秆粉碎还田。
油菜病虫害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推荐表
防治对象 |
推荐药剂 |
防治时期 |
根腐病 |
氟啶胺或氰霜唑,加上赤•吲乙•芸苔或氨基寡糖素或丙酰芸苔素内酯。 |
发病初期灌根或喷淋茎基部。 |
菌核病 |
异菌脲、小盾壳霉、盾壳霉、腐霉利、氟唑菌酰羟胺、菌核净、甲基硫菌灵、啶酰菌胺等。 |
在发病初期喷雾防治,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 |
霜霉病 |
丙森锌、代森锰锌、霜脲•锰锌、甲霜•锰锌、霜霉威•盐酸盐、乙蒜素、多菌灵等。 |
在发病初期喷雾防治,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 |
黄曲条跳甲、蚜虫等 |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兼治菜青虫等)、球孢白僵菌、噻虫嗪、溴氰菊酯等。 |
低龄幼(若)虫期喷雾防治。 |
菜青虫、小菜蛾等鳞翅目 害虫 |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苏云金杆菌、阿维·苏云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
低龄幼虫期喷雾防治。 |
杂草 |
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 |
油菜移栽前1~2天及杂草出苗前,或油菜播种后1~2天及杂草出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除草。 |
敌草快、草甘膦、烯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草除灵、精喹•草除灵、二吡•烯•草灵等。 |
免耕移栽油菜在移栽前5~7天或播种前5~7天,用敌草快或草甘膦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 油菜生长期化学除草:针对油菜田一年生杂草,在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 |
一审:罗春艳
二审:谢云
三审:周祖林